正式会员

- 积分
- 62
- 金钱
- 16886
- 威望
- 62
- 注册时间
- 2010-9-10
|
友情提示: 请千万不要登入陌生网站输入QQ号和密码,以防诈骗。
联系我时,请说明是从哪儿看到的,谢谢。
我们的国人都喜欢攀比,喜欢给孩子说,你看你们班谁谁怎么怎么样,你怎么就这么不长进,总把大人的意愿强加于孩子身上,似乎要让孩子完成自己当年为完成的事情一样,殊不知这样做给孩子造成多大的负担,做为家长,你犯过以下十个教育通病吗?; v, i. t2 {& p
# w7 C* B# k. W G" s5 \: B$ V$ H
一、对孩子期望过高,管教过严# {9 v& g) }7 @. B
7 b+ c) P1 `0 O, L8 h1 N* n& ` 被逼迫出来的“优秀”孩子,有很大一部分有心理疾病,容易对父母,对社会产生怨恨。
* E$ a+ G. V3 R) A( _+ H) \" V$ I% m2 c
二、不尊重孩子,为孩子做所有决定与选择: V' e# N# y/ T" z. N3 X
6 Z _, M3 G9 B% V" @
这一点,从孩子很小的时候就开始了。
" Z, e& c2 ~4 k+ }; f0 L1 T5 ?# L. C" p8 ]5 x2 T$ L w. w- u& c- I! U. d
三、不相信孩子,不给孩子学会“自律”的机会+ g- C3 [7 L/ q3 G' |. y4 a
, `0 S* Z t# _4 H$ Y! c 当孩子关上房门,就总觉得他肯定在里面干坏事。
1 ~4 a6 ~4 {+ |
) D8 f' ^* \" v; y0 ?; J7 X* z9 f: V, L 四、不表扬孩子,以免孩子骄傲4 J& y# R/ `7 A' D4 H
$ I7 v/ B. W. H7 f% E
当一个孩子兴高采烈地冲回家告诉妈妈得到老师表扬了,而妈妈却说,受表扬就会翘尾巴,你看看你的衣服多脏!6 _$ j& S3 `. Y H6 V/ T. O
, u: o3 `1 n" z1 O4 T% |
五、喜欢横向比较,说得最多的就是“你看某某……”! F" V* Z+ D8 o9 {8 y
( T$ y3 Z( p' A 可以说这是所有家长的通病。; E) ]- B& t, t- T
0 {9 R: b0 q5 V 六、爱往孩子身上撒气,奚落孩子。1 f/ A7 g2 |3 i& e) {
# u# R+ x+ w6 {6 _2 v" o6 ] 父母将工作生活中的情绪带给孩子,稍不顺就拿孩子撒气,还觉得孩子是自己的,想打就打,想骂就骂。
& Y% ?" b' M! ^" C2 p: C; [1 ]2 w- b+ r$ I
七、有条件地满足孩子的要求
: x( E+ ?' I( x% i7 U6 B
: x* X7 d( j. l9 g; J! I “你考到全班前3名,暑假就带你去玩”“你考上名牌大学,我就给你买最好的电脑”……这样的奖励方式,让孩子觉得,父母对他的爱是有条件的。) d+ r1 v$ S j2 R: U* e
6 U. R5 L( L' {! F& { 八、轻易许诺,但言而无信, @9 N' P3 ]% u1 d# R8 B9 i
7 Z& U" S2 S6 X; x2 b 最本质的原因是父母没把对孩子的承诺看成承诺,没有理解父母与孩子间的关系应是平等关系,这样的父母会让孩子很失望。
- |! B0 G" ]) |8 K) E# ^7 T7 D
- _ S- t, v+ | v; V 九、总是限制孩子做他喜欢做的事情; H9 }/ a2 e. ]+ B
, F: E1 G8 b6 e# X 父母总说“这个不行”“那个不行”,当孩子对一件事情表现出极大的天赋与热情,家长视而不见,将孩子的爱好和梦想扼杀在摇篮里。& t" B5 g: H0 a8 u
# q. K3 f/ G3 f2 r& M 十、忽略了孩子品格的培养
8 Z& g* `! u3 Z! n" A
* w& p$ d" v& z1 u* u- n% ? 电影《闪亮的风采》中钢琴师一生的悲剧——粗暴的父亲只要求他单纯学习钢琴技能,最后导致他在技艺上成为大师,在精神上却变成了残疾人。
$ ]5 [2 d0 H; b7 B* i: D* W2 _! i( J. r; Q. C# f8 O0 a+ N, w2 c+ {) T
50岁还能和孩子分享喜哀才是“潮”家长
) d- K6 G) @; J5 Y: e) L( L n1 |1 }1 u! U3 _9 Q$ M* E7 m
我们生在开放的80年代,长在兴起的90年代,我们的父母恰恰生在封闭的50年代,长在颠簸的60年代。
6 Y' T0 ]( c/ |& h& G1 \
2 s2 n2 R- z- N9 F) o 说实话,孩子都喜欢“潮”家长。这个“潮”,不是说打扮要花枝招展,而是指关注的话题不落窠臼。我结交了不少学艺术的孩子,在长辈眼里,这批弄潮儿应该是最出位的吧。但其中就有个女孩十分骄傲地说,找老公就要找她爹那型款的,既有品位,又讲人文关怀。其实,小姑娘小时候,她爹倒是父母里唱白脸的角儿,打骂也来,但打动孩子的是父母的人格魅力和开放的沟通。她爸从小就带着女儿到处旅游、摄影,自己喜欢看书、收古董、养鸟、淘画儿……这些言行都潜移默化地影响女儿。老爹到了50岁,一路都和女儿互相分享喜哀,永远作为女儿坚实后盾,叫人羡慕。
; Q, ~* r- x( s, x7 S9 {4 ^+ k" _+ x. P! c1 T2 G7 S" J
我想跟爹妈们分享个观点,是中国音乐人张帆回忆起十年前,中国露天音乐节刚刚萌芽那会儿,年轻的音乐狂热分子和年长的政府安保人员打交道时的情形。大人们从开始严辞拒绝,到后来放手一搏,最终发现小年轻挺有思想。张帆总结了一句话:给年轻人一点尊严,他们就会加倍尊重你。
4 I% }- n( K5 l$ ~ U
( k8 R2 S& |3 k4 t4 J% d% M 我见过一个很开明的60后妈妈。她的女儿当年在省内一所重高读书,但面对自己毫无兴趣的数理化课程,女儿自主决定到美国去读高中,之后又自己挑选了一所美国艺术大学。其实,女儿在做这些决定时,这个潮妈妈也无不胆战心惊,但有时坚持一下,不主动出手阻拦,没准您就能看到孩子自己捣鼓出了一番天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