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式会员

- 积分
- 62
- 金钱
- 16886
- 威望
- 62
- 注册时间
- 2010-9-10
|
友情提示: 请千万不要登入陌生网站输入QQ号和密码,以防诈骗。
联系我时,请说明是从哪儿看到的,谢谢。
20岁姑娘2年吃胖128斤/ m; Z1 w/ e9 Z" ?+ C
+ C. L" t7 D% n. i O) w! q! q- V 小青近两年来食欲明显增加,这一个月来更是狂吃难停。身高才1.6米的她,吃出了210斤的体重!眼看着控制不住食欲而导致不断发福的身体,她采取的是抠喉呕吐的减肥方法,吃了吐,吐了再吃,恶性循环。有一天因为吃得太多又无法呕吐,胃胀得难受的她被家人紧急送到医院急诊科。+ x/ V. k2 A" _! ?$ B) P" t
' B( }$ i' X6 \
急诊科的医生首先将小青的病考虑为急性胃扩张,紧急对症处理后,医生又发现,小青的病可能是精神性疾病引发的。到心理科后,专家最终确诊小青为抑郁症合并神经性贪食症。贪食怎么变成了呕吐?实是抑郁症引发了神经性贪食症,神经性贪食症又引发了急性胃扩张。医生还称,小青刚开始的时候患的是轻度抑郁症,如果经过专业的心理治疗和家庭治疗,很容易恢复正常,不至发展到贪食、抠喉、呕吐、急性胃扩张等后果,而处理不及时,很可能危及生命。! Y. L! p5 d V4 f" Q) }% B
% U) l2 f5 }# w3 Z3 o 小青属于典型的神经性贪食症合并抑郁症患者,而抑郁症是引发小青神经性贪食症的重要原因。接诊医生称,小青自述2年前因感情和家庭问题情绪低落,运动、看电视也无法让自己高兴起来。无意中,小青发现在狂吃洋快餐后心情会好很多,从此便经常通过暴饮暴食尤其是吃洋快餐让自己高兴。短短一个月后,她的体重由82斤飙升到102斤。她怕了,但她根本无法控制自己的这种冲动,尤其是在情绪低落、焦虑、无聊甚至高兴的时候。无奈之下,小青只能在自己狂吃一顿后赶紧跑到洗手间抠喉,将吃过的东西尽量吐出来,但吐完不久又吃,反复恶性循环,结果贪食成瘾……社区医生建议她看一下心理医生或精神科医生,小青愤怒地大骂医生“你才神经病呢”,后扬长而去。9 D2 ^, \7 w& m, L; K
! ~7 q4 F4 t7 ^! I4 \ X* @ 年轻美眉易得神经性贪食症
+ H1 W" U0 c: b! ? Q: |5 Z8 W7 N6 q5 z
抑郁症可引发神经性贪食症,神经性贪食症和厌食症都属进食障碍。神经性贪食症还常与抑郁症、自杀、人格障碍、焦虑症、强迫症等共患,多见于女性,女性患病率为1%~3%,男性患病率约为女性的1/10,平均发病年龄为18~20岁。神经性贪食症的主要特点是,病人的摄食欲望或行为常呈发作型,一旦产生了进食欲望便难以克制和抵抗,每次进食量都较大;同时病人担心自己发胖,故常常在进食后自行催吐,也有服用泻药或增加运动量等来消除暴食后引起的发胖。这种暴食现象连续发作是比较危险的,除了可引发急性胃扩张,严重者还有生命危险。
1 `6 I4 j4 N+ }/ w# r: G/ Q6 i% c, b! b& d( J* L3 j- r
贪食的行为并不是他们真的饿了,而是他们用来处理压力以及负性情绪的方式,在心理上有长期饥饿的感觉。贪食症患者通常是因为更加严重的心理问题(如严重的焦虑和抑郁症)才患贪食症的,这对他们来说比暴饮暴食和过分关注体重更重要。但用“吃”这种不当方式来处理焦虑不安、寂寞或者情绪低落,并不能真正解决问题。所以说,贪食症实际上是一种心理疾病,应进行心理治疗。/ ~5 Y7 \' {2 S7 c: W7 B" x4 n$ s$ u" j
5 g" I- R+ P' q+ \ 情绪低落两周以上应找心理医生
! u, q: a; W" O( v$ ^9 C4 Y4 X4 a, s: n! s! W
情绪低落谁都会有?难道都是抑郁症的表现吗?情绪低落长达2周以上无法缓解,就有患抑郁症的可能,建议找专业的心理医生进行系统的心理治疗,必要时辅以药物,不应忌讳看心理医生。
" E8 F3 l) p; u2 X, ^' ^1 G. n" j( V/ o, k0 H( p
若已经出现了神经性贪食症等进食障碍,就要先尽量调整自己的饮食习惯,改变对饮食的态度,并制定适合自己的饮食计划,当在规定时间以外想进食时,可以做一些轻松的运动,如散步等,接着就是要改变错误的认知,不顾身体健康一味地减肥是得不偿失的;若上述方法均告无效,一定要找心理医生或精神科医生。由于神经性贪食症等进食障碍通常与抑郁症、焦虑症等共患,所以,最好的治疗方法是在抗抑郁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进行深入系统的心理治疗和家庭治疗,以求标本兼治,治愈率也较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