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式会员

- 积分
- 62
- 金钱
- 16886
- 威望
- 62
- 注册时间
- 2010-9-10
|
友情提示: 请千万不要登入陌生网站输入QQ号和密码,以防诈骗。
联系我时,请说明是从哪儿看到的,谢谢。
有的人,耳朵痒了就用手随便掏掏,可一不小心就会掏出很多毛病。前不久就有一个掏耳朵不慎,引发耳部细菌感染,导致脓性分泌物倒流进入颅腔险些丧命的病例。那么,应该怎样正确掏耳朵呢?0 W; Q0 B) X3 S3 Z6 x; l/ ]! N# b
. F3 v$ R% y8 w" _ 一般来说,耵聍,俗称“耳屎”会随着人们的咀嚼、张口或打哈欠的活动而自行脱落,所以并不需要频繁陶耳,一般10天左右一次即可;如果长期不掏耳朵,形成耵聍栓塞,应到医院用专门器械取出,再用滴耳剂滴耳2—3天,预防感染。$ C' L0 X% E- L E1 }
6 _, a' o; ?# z+ {0 a( f
如果自己在家掏耳朵,最好用棉棒。轻轻地将棉签头拽蓬松,以防缠绕过紧的棉棒划伤耳道,然后用其在外耳道转动,耳朵朝下,耵聍就出来了。屑状的可以适当使用棉棒,如果是大颗粒的话,应用温水或是专用药水滴进耳朵,过几分钟后再轻轻地掏出。
0 E# ^; {0 ]2 X! y' t+ S/ J2 W
7 u+ O: N/ W q" {- t& j+ L* w 另外,一些金属、塑料材质的掏耳勺质地坚硬,容易对耳道造成损伤;指甲缝易藏匿细菌,不宜用来掏耳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