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式会员

- 积分
- 62
- 金钱
- 16886
- 威望
- 62
- 注册时间
- 2010-9-10
|
友情提示: 请千万不要登入陌生网站输入QQ号和密码,以防诈骗。
联系我时,请说明是从哪儿看到的,谢谢。
0 v' G5 c0 t0 W$ ~/ u/ ?
; h$ m% c. v8 r8 ]8 \) {. S
国土资源部近日宣布,中国成为与美国、加拿大鼎足而立的页岩气生产大国!& c7 E* H/ s7 e% s* k+ r+ E, |
这是一次具有战略意义的重大能源变革——从2010年前后实现“零”的突破,到目前全国年产能超过100亿立方米、累计产气超过100亿立方米,中国迈入“全球三甲”。) L" z, {8 E# y! O/ P
这是一段几无先例可循的创新历程——在开发开采过程中,中国企业依靠自主创新,探索出一套适合中国地质条件、水平国际领先的页岩气勘探开发理论、技术、标准和管理体系。# g v* J% ?2 m) y l6 Q
这是一项仍需奋蹄疾步的事业——要实现国家页岩气发展规划提出的“2030年实现页岩气产量800-1000亿立方米”的目标,仍需矢志创新、迎难而上!
1 H2 a$ O- a6 C0 m- B& k) [勘探突破:我国页岩气资源量位居世界前列* i/ w. P( A0 q& R' u: p
近期,我国页岩气勘探开发捷报频传——. _2 q) a4 X8 p4 d1 `5 i* V1 o
重庆南部地区的中石化丁页4井试获20.56万立方米/日高产工业气流,突破了埋深超过4000米的压裂技术瓶颈;
, z# Q' ]4 ^* t* R9 r重庆西部地区的中石油足202井试获4.9万立方米/日气流,压裂深度达到3980米;& Q( I5 J- u! E8 k
湖北宜昌的鄂宜页1井在寒武系获得无阻流量12.38万立方米/日的高产页岩气流,并在震旦系获得迄今全球最古老页岩气藏的重大发现……
% y+ U1 o# p% f6 r" w7 H, Z国土资源部地质勘查司司长于海峰透露,目前四川盆地及周缘的海相地层已累计探明页岩气地质储量达到7643亿立方米,其中重庆涪陵页岩气田累计探明地质储量6008亿立方米,成为北美之外最大的页岩气田。
3 E0 M- w8 e! \4 d. H1 B7 \: g页岩气是一种蕴藏在页岩层中的非常规天然气,是清洁高效能源。此前,美国的“页岩气革命”,对国际天然气市场及世界能源格局产生了重大影响。
5 s. F& g; O& u7 v目前,我国天然气在一次能源消费中的占比不足7%,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专家表示,大力推动页岩气勘探开发、增加天然气资源供应,对推进我国能源生产消费变革、优化能源结构、保障能源安全意义重大。* P: N; D) g- K0 W x
我国页岩气开采虽然起步较晚,但进展迅猛。“目前涪陵和长宁-威远两大国家级页岩气示范区勘探开发成果喜人,也证明我国页岩气开发潜力巨大,对此我们要有信心!”国土资源部矿产资源储量评审中心主任张大伟说。
2 S! b6 L" E8 W0 ^作为我国页岩气大规模商业开发的“始发站”——涪陵页岩气田,一期50亿立方米年产能已经建成、二期50亿立方米年产能建设任务已经过半。“今年底将累计建成100亿立方米产能!”中石化江汉油田副总经理兼涪陵页岩气公司总经理胡德高说。3 S6 g- `' a: G3 }
 目前涪陵页岩气田日产量稳定在1600万立方米以上,相当于3200多万家庭的日常生活用气量;通过接入“川气东送”管道,涪陵页岩气田正源源不断地向长江沿线8个省市输送清洁能源。
% ^6 Q' P8 O% q& t2 c& j' w: G. |地处川南地区的中石油长宁—威远页岩气田,近期也迎来快速增产。去年以来,这一区块新增探明储量1108.15亿立方米,建成产能25亿立方米,累计产气超过50亿立方米;到2020年,长宁—威远页岩气田产量有望达到100亿立方米。6 `9 F$ V& }7 ^5 [3 n# G
“我国页岩气资源量位居世界前列,只要我们坚持不懈继续干,中国也有望迎来‘页岩气革命’。”中国科学院院士、中石化副总地质师金之钧说。/ e! j- m( K6 v$ B% x
技术突破:在摔碎的“瓷盘”里“闻味识气”
: q/ U# G& f B2 @. [8 V9 \1 \7 H“如果说常规天然气开采是‘静脉采血’,那页岩气开采则是从‘毛细血管’中‘采血’!”谈及页岩气开采之难,中石化集团副总经理焦方正如是说。7 Q" c: K& _" C! h& c
“借鉴北美页岩气开发经验和技术谈何容易。”中石化油田事业部副主任蔡勋育说。' a. V9 c+ l ]+ D4 Q
最初,通过引进国外大公司、运用北美理论技术,打了一批井,但未获得大型商业发现。“我们逐井分析钻探失利原因,发现北美的理论技术不适应我国复杂的地质条件。”中石化勘探分公司总经理郭旭升说。
" o& k2 f' r, U% Y" n+ a有专家形容我国南方页岩气藏犹如被摔碎的“瓷盘”,深埋在大山中。一些国际油服“巨头”面对中国埋藏深度更大、气藏结构更复杂、保存条件更差的页岩气藏,因理论和技术出现严重的“不适应症”,最后只能退出。
0 m; c3 }4 u- R, ]惟其艰难,方显勇毅。以中石化、中石油为代表的科研单位和企业矢志创新,攻克了一个又一个“硬骨头”——( l! Z9 Y( @5 L7 Z, ], v
压裂,通俗地说就是把页岩气从石头缝里“挤”出来,被专家称之为打开页岩气“库藏”的“钥匙”。“我们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和创新,很快全面掌握了从设计到指挥、施工全套技术。”江汉油田页岩气勘探开发管理部主任刘尧文说。
- H& j7 N3 k3 p水平钻井是页岩气开采中的核心技术。涪陵页岩气田尝试利用“三图一表”跟踪法进行钻井导向,如今已经形成成熟的三维可视化地质导向技术,钻头可以“闻着”气藏的“味道”前进。
0 F, b. b; L W6 B0 @桥塞也是页岩气开采必不可少的核心部件,其机械性能和抗压性要求十分严苛。“以抗压性为例,需要达到几十甚至上百兆帕,100兆帕的压力瞬间释放可穿透1厘米厚的钢板。”搭上中国页岩气开发“快车”的民企重庆鼎顺隆能源技术公司CEO李海晨告诉记者,这一自主研制的产品已畅销国内外。
; m' Y" U/ {# }1 c. X; B“目前我国已实现3500米以浅页岩气绿色、高效开发和技术装备自主,形成了一整套适合我国地质条件的页岩气勘探开发技术和标准体系,还在3500米以深的区域实现了突破。单井开发成本和最初相比已下降了近一半。”焦方正说。
* Y, p. y0 Y+ X4 r& j) h$ D
8 A& S5 w" q; g7 U! B: p) O! H" `
, y2 W6 Y6 F( ~3 v E! m
* a1 }3 S3 U8 t8 k; B5 p+ P- p# W3 b, q7 q
9 D7 k2 W, a# n# f
6 d" m; R/ s7 |2 B$ ~ H6 f& p! D( u/ i5 l. ^1 u& U4 h/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