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式会员

- 积分
- 62
- 金钱
- 16886
- 威望
- 62
- 注册时间
- 2010-9-10
|
友情提示: 请千万不要登入陌生网站输入QQ号和密码,以防诈骗。
联系我时,请说明是从哪儿看到的,谢谢。
我的女儿曾经这么说过:“ 你生我,养我,可是却像朋友一般对待我!”她似乎觉得由于生育之恩,我理应高高在上, 不容置疑。+ L9 ]9 ~/ r$ R" y- u
$ ^9 M* y/ Z$ P+ S 可是我自己愿意从神坛走下来,因为,我不要那种距离。如果人生是一趟火车旅行,作为父母,我们早了几站登车,孩子晚几站上车,有缘身处同一个车厢,甚至比邻而坐,对于生命中掠过的种种景象,可以一路互动交流,对我来说,就是最为美妙的经历了。) m9 y5 [3 F. _' }
) i/ J: x$ z! N c
不批评,不责备,不抱怨—父母自信的特征
$ \" \$ B- Y0 z( Y- L( \' c6 d' X' z' M: D) B- O7 J6 P
爱抱怨的人,其实也不是真的爱抱怨,而是因为本身无力掌控局势,对于自己没有足够的成熟与自信,所以总是用负面的态度观看这个世界与周围的人。4 \( y& k+ H* ?! I7 f- o2 P
* k' B/ y0 V N' n% T一看到这个标题,相信很多家长的直接反应就是:怎么可能?那还要不要教育孩子了?其实,批评、责备、抱怨是每个人都自然会做的事,就像天生的一样。但是,仔细回想起来,就会发现这三种行为所带来的功效其实很差,反倒常常造成许多的不快与误解。因此,批评责备都需要有方法与技巧,至于抱怨,那就免了吧!这么多年来,我发现抱怨除了坏事外,还真看不出它对人际关系产生过什么积极的意义。
6 u: A7 c+ c) Y5 r$ [1 j/ I5 m, S. r1 g! |2 E4 w
我有理由这么说,因为我自己就是在批评、责备、抱怨中长大的。我母亲的健康状况不佳,父亲经常出差在外,家中只有我们母女两人,不但冷清而且没有安全感。父母在1947年因为工作原因到了台湾,家中亲人全部都在家乡,我们在台湾没有任何亲戚,他们又只得我一个女儿。一家三口就这样单薄地生活着。
1 J4 }, s) ?& d
; r8 l# X* H6 _在从事卡内基培训工作多年以后,我才发觉爱抱怨的人,其实也不是真的爱抱怨,而是因为本身无力掌控局势,对于自己没有足够的成熟与自信,所以总是用负面的态度观看这个世界与周围的人。母亲对诸事的不满,恰恰反映出她内心深处对自己的不满。关键其实在于其不自觉,她如果对自己能有更深入地了解,并且愿意采取行动改善,其实是大有可为的。不过在她那个年代,自我改善以及辅导培训都尤为欠缺。因此,她也就成了自己抱怨的受害者。
% I# J: n1 B/ c- @4 b, u0 G4 f" ^
1. 不批评 7 c5 w/ B, }$ E1 y+ p, s
# j: r7 J: Y5 }9 G8 {" F8 b
戴尔·卡内基把这一点列为金科玉律三十条原则的第一条第一点,是有原因的。因为绝大多数的消极批评都是无效的,只能伤害相互间的感情,破坏人际关系的建立。然而,积极建设性、有意义的批评是必要的,并且是领导力的一种技巧,以后我们会谈到如何有效地提出批评。
6 U, U# o' T- Q) u1 V. ~, k- K
" v6 p$ U Z. O国内有一位卡内基“青少年情商与领导力训练班”的学员,课后回来分享道:“以前吃完晚饭,我想看会儿电视,每次看不了多久,爸爸就要说:‘快去做功课,就知道看电视!’我总是觉得很烦,有时候不理他继续看,心情不好时干脆顶回去:‘我现在愿意看!’爸爸其实也没辙,我还不是看到自己觉得爽了,才自己回房去做功课。”其实,这位爸爸的做法,是我们每一个做父母的人,都常常会犯的毛病。我们随意地提出批评,至于对方接不接受,我们也没有好办法。有时候,因为没有效,所以,更是反复地批评,变成没有效果的唠叨。人人都可以预期,这种完全无效的表达只能导致失去尊严,因为孩子很快就发现不听你的,你也不能拿他怎么样。这种批评到底有什么意义呢?由于人们很少关心说话的效果,只是顺着自己的性子去说,因此,往往带来很多不良的后果,孩子觉得你说不出什么有趣或有营养的话来,久而久之,就根本懒得跟你说话,反而拉远了彼此的距离。当然,那位学员接受过训练后,比较能够体会爸爸的用心,会很成熟地先跟爸爸说:“我看20分钟把这个节目看完,就去做功课。”父女二人才不致每晚都搞得不愉快。3 ^+ L3 ~, _! S) e& @
+ }$ j# f! p* T5 f
最近,我养了一只金毛犬,开始关切训练狗的问题,发现狗虽然不能了解人类语言的内涵,但是完全可以因为语气而明白你的要求。最有意思的是,驯犬师驯狗的基本理念不是驯狗本身,而是训练狗的主人。他们要求狗主在给命令时绝对不要重复。例如最简单的训练狗坐下,只能说一次“坐下”,绝不重复第二次,然后等着它对这个命令作出反应,一旦做对了,立即给予奖励。可是,我发现我训练狗时,却倾向每次都说上好几遍,如果它没有立即反应,我会很想马上再说一次,而这样是不好的,因为狗马上发现它可以不理你第一次给的命令,你给指令的效果就大打折扣了。其实它不是没听见,只是正在琢磨要不要服从。从这个训练过程中,我体会到人们在平常沟通时是多么不重视效果,即使产生不可思议的误解,人们还是很少关注提升沟通成效的问题……0 L1 T6 S* F$ u: Q) I
9 S8 b# o2 f0 L8 g+ r因此,要批评就要设法找出有效的方式,无效的批评不如不做,起码可以避免招孩子厌烦,而失去对孩子的影响力。9 l3 j0 ^% K: P$ V( u6 q
5 ~- f- ]* X2 _3 i
2. 不责备
7 m! \4 t/ j/ |. I L) e6 Y- G: C% N& B4 f
这个部分也不能只照字面望文生义,因为,孩子行为有偏差时,父母有责任给予教育,责备是教育方式的一种。但是,我们不要忘了,每个人在被责备时,就像任何动物受到攻击时的反应一样,也就是其自信最为脆弱的时候,如果处置不当,对方只能有两种本能的反应,不是起而反抗,就是退而逃走,这两种反应,都不利于通过错误而学习。这也是很多父母的困扰,责备过了还是再犯,随着错误的升级,有时父母觉得不得不用体罚的方式,来加深孩子的记忆。可是,所有教育心理学家几乎都不赞成采用体罚。这种连训练动物时都不建议采用的方式,要说能对万物之灵的人类产生真正的功效,其过程想必十分惨烈。
' ? U2 ^# R8 K& q& k( D, m* L0 a& j0 r3 K& f( O
因此,责备就像批评一样,是有方法与技巧的。但是无效的责备,就像无效的批评一样,不值得鼓励。
$ C$ ^& e/ g- Y' I2 K
7 E( W2 l9 x2 \( ~1 a$ ~! S) F3. 不抱怨 , @+ J- A. k: X d2 h. B- C
+ M5 B/ E x6 V0 }
我在新加坡担任卡内基训练区域负责人时,认识一位新加坡的学员,她是一位年过半百的母亲,儿子为她代缴学费,希望她来接受卡内基训练。她的先生去世得早,自己一个人辛苦地把儿子抚养成人,儿子结婚成家后自然住在一起。这位母亲感到自己一生最重大的责任已经完成,应该可以享受平静的晚年了。可是,她却发现自己对儿子媳妇越来越不满,在她等待一整天后,他们下班回家吃饭,却尽快吃完晚餐,就双双躲到房里去了,还是剩她一个人在客厅面对电视,连个说话的人都没有。她有时不由感到火气上升,这个不孝的儿子,铁定是被媳妇教坏了,自己的命真是苦极了。这种痛苦令她常辗转反侧夜不成眠,日子看似平静却越来越难熬,可是又不知如何改善自己的困境与痛苦。既然儿子愿意出钱,她就出来上卡内基课程,不但可以结交新朋友消磨时间,也看看自己的问题到底出在哪儿。
) j' A& z7 F, I" c# p3 h
: m) K7 C8 v* R; [3 \卡内基人际关系第一条金科玉律就是:“不批评,不责备,不抱怨”,她开始有意识地发现自己的日常谈话,听起来总像是在抱怨。“今天太热了,我去买菜,买了你们爱吃的鸡翅,还有芒果、西瓜,重得差点提不回来,简直把我累坏了,回来半天都休息不过来,又到了要帮你们做晚饭的时候,厨房里真的很热……”“为了帮你们收快递邮件,害得我不敢睡午觉,等了半天也不来,我在摇椅上打盹,快递到下午4点多才来,唉,真是……”“怎么啦?我煮的鱼汤不好喝吗?你们都不喝,明天我又要吃剩的,鱼汤过夜腥味很重哎!老叫我吃剩菜……”她还真不觉得自己是在抱怨,说的不都是实情吗?难道跟自己最亲近的人讲讲心里话有什么不对吗?她简直要可怜起自己来了。3 A( b( E# D$ z( Z6 I/ ~
# L3 e6 d0 B4 s3 p. ^
但是,既然交了学费上课,还是按照课程要求试试看吧!她要求自己别在饭桌上谈自己这些不怎么愉快的经验,反正也都是些小事,并尝试问问儿子媳妇,在外面工作一天发生了什么事,没想到他们倒有不少话要说,他们下桌的时间延后了,开始主动帮忙收拾善后,渐渐也不再急着进房去了,有时还一块儿看会儿电视,陪着她有说有笑的。她相当意外,但是就别提心中有多高兴了。5 ?- c( {0 B2 Q7 u9 u3 A! `
5 ^! J* x( V% [3 H: [
能像这位母亲,已经50多岁还愿意出来接受培训的人真的少之又少,虽是儿子付学费,但是她想要改善现况的决心及勇气,仍是十分值得嘉许。9 P) Z7 Z. g; {8 ~/ {& t5 p8 H
8 {; u1 M/ d/ F b4 A6 U1 t: R& S
抱怨,真的算得上是人际关系的毒药,要爱一位常抱怨的人是困难的,甚至是痛苦的,这里面包括了恩情似海的伟大父母亲。能够真正以有效的沟通方式,取代批评、责备、抱怨的应该是自信情商健康的父母,他们相信自己能用积极正向的方式来面对问题、处理问题。
R+ m+ n5 d; j& y, x! z9 s$ v+ ^& S4 q0 O9 S* @* {
不批评,不责备,不抱怨是改善亲子关系的第一步!因此,会引起自己抱怨的事,就尽量不要勉强自己做吧!要是真做了,就尽量别抱怨吧!有了这种健康的心态,才能继续探讨亲子沟通,否则,沟通气氛总是不对,后果堪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