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铁卢华人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7108|回复: 0

孩子整天黏着你?教你怎么甩掉TA

[复制链接]

8699

主题

373

回帖

0

精华

正式会员

Rank: 2

积分
62
金钱
16886
威望
62
注册时间
2010-9-10
发表于 2011-8-4 22:1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友情提示: 请千万不要登入陌生网站输入QQ号和密码,以防诈骗。
联系我时,请说明是从哪儿看到的,谢谢。
北美华人新生活

地产经纪 Dennis Xu

心理热线



新客户广告位
更多广告请点击
中文黄页
宝宝太黏人了,像个小尾巴甩也甩不掉,相信很多妈妈都有同感。自已辛苦先不说,这过分依赖的性格,肯定不利于宝宝今后的健康发展。怎样对付这些“小尾巴”,培养他们他们的独立性呢?
+ c0 n) N* c6 |! z' M6 h2 {3 o5 u* M
0 U7 U, N2 y) o0 ~' |( v解读“黏人”宝宝,看看他们的小心思吧!
+ x. A- j! |0 C4 V) U4 r+ B* O% G; |, ~- g) C6 M
很多父母也许会奇怪宝宝为什么这么“黏人”呢?一种原因是由于宝宝情感表达的一种需要。父母平时太忙了,很少有时间陪宝宝,所以宝宝一逮着机会,就黏着妈妈不放。其实宝宝黏父母,完全是在表达他的爱!另一种原因是不恰当的教育方式,由于妈妈平时照料宝宝时过于紧张造成宝宝依赖感太强,久而久之,就会在无形中传递给宝宝‘这个世界不安全’的信息,这种情况妈妈们就要注意了,要及时改正自己的教育方式。
/ A1 w# W: X% ^! }$ B0 E* v, b
(一)过度呵护型“黏人”宝宝的应对办法
( M" h; F- ?0 U, d/ ^' N. L' k- E5 A8 c/ T* C  J- Y
怡怡妈妈是个全职妈妈,女儿1岁零3个多月了。最近宝宝特别黏她,每天除了睡觉,一刻也离不开妈妈。丁女士说:“宝宝老盯着我,上洗手间呀、洗澡啊都缠着我不放,更别说做家务或其他的。跟个小尾巴一样甩都甩不掉,什么事也做不出来,真是累死人了!”
& u  m5 B, V* |( N3 j3 t) Y$ l4 J$ L) }; o3 a3 |
妈妈应对办法:
( u# z! {4 b$ M
% ?9 b$ l7 y$ }3 D. g: W2 y1 和妈妈短暂分离:除了妈妈外,创造机会让宝宝多接触一下家里的其他人。可以通过一些宝宝感兴趣的游戏或活动,吸引宝宝和家里的其他人一起玩,让他们知道除了母亲外,在其他亲人身上也能建立起安全感。此外,要让宝宝知道妈妈不可能一直陪在他的身边。比如,妈妈早上上班时,可以先陪伴宝宝玩一会,并告诉宝宝“妈妈一会就要上班了,晚上就会回来和你玩的,你是个好孩子等等”。7 H2 r, J1 O. |. P+ C6 l) y

- A  S6 w" A' T% T4 J9 ~& V, ?5 E( z妈妈上班时要走得坚决一点,不要一步三回头,要让宝宝知道“哭是没有用的”,慢慢就会好转。同时不要忘了,等宝宝有进步时,要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 |" E+ T7 J6 ]5 }

$ ]  x, `4 B6 B) A, Y; t2 多带宝宝接触陌生的环境:经常带宝宝去外面,多与人接触,尤其是同龄的小朋友,让宝宝在陌生的环境中学会主动接触别人,从而提高适应能力和社交能力。在宝宝和其他小朋友玩的时候,父母也不要过分地保护宝宝,要鼓励他自己去玩。, {9 ?( V7 N7 e4 V
5 a) e) T" H# y. [- C- }( d
3 积极培养宝宝的独立性:只要是宝宝能力范围内的事情,父母要尽量放手鼓励宝宝自己做,如果实在有困难,父母可以适当地帮助一下。例如锻炼宝宝自己玩游戏,自己吃饭等等,如果表现好,要及时表扬,要让宝宝相信我自己能做到,我是最棒的。父母还可以多用讲故事、念儿歌的方法来引导,用故事或儿歌中的小动物等给宝宝树立一个榜样。7 K. J% I4 X+ p+ I/ }8 o6 |

1 I- Y4 e* H% T* X4 不要过分宠溺宝宝:宝宝摔倒了,明明可以自己爬起来,却要让妈妈抱,这时妈妈应该鼓励宝宝自己起来,而不是因为宝宝哭了,就马上上前把他抱起来,这样容易影响宝宝自理能力的培养。同时,对于宝宝的进步要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例如:“宝宝今天摔倒了,没有哭,也没有让妈妈抱,宝宝长大了,宝宝真棒。”以此来提高宝宝的自信心和积极性。
" M  n( Z1 I+ q* G3 t, K. O0 U
2 {' W  S: u8 p/ r(二)表达情感需要型“黏人”宝宝的应对办法
8 n! n9 n9 k/ p( f% |& T- ]9 j+ h' g: ^
雯雯宝宝1岁半了,妈妈平时上班,等妈妈一下班就特别黏妈妈,只要妈妈一走开就叫“妈妈妈妈”,洗脸要妈妈洗,喝水要妈妈喂……,只要妈妈在就不要其他人。( }- Q% m' p. B% }' J7 \3 r

- c5 Y; x1 }# I7 @- C妈妈应对办法:# T2 j4 I$ ?5 T! G

% V& v1 [  g  `; [& G- Q1.培养宝宝的独处能力。父母平时都在家时,你可以让他一个人玩,但他可以常看见你,这会使他在妈妈上班去不在家时,想到:现在妈妈不在,过一会儿会在的,等着吧!
6 u$ t+ K* \8 b3 S  D3 e/ h% \; m! ^" E7 Z5 }% \
2.和父母的分别要有一个固定而简单的仪式。早一点起床,做好上班的准备后,再和他玩一玩他感兴趣的游戏,然后在他玩得高兴的时候,和他再见,并亲亲他,抱抱他,用坚定而温柔的语气和宝宝说:“听话哦,爸爸妈妈一会回来和你玩。”
2 v1 e" p$ a" v. H0 y( C5 E0 l' D0 B. K# n+ L/ I  V
3.充分发挥父亲的作用。平时让父亲多陪他玩,把黏你一个人变成黏你们两个人,这样,他就慢慢会和更多的人接近了。
7 Y( f* G) E% h" p$ ~
" p! g/ [& h: O5 ~4.让宝宝有更多的伙伴圈子。比如上幼儿园,快3岁了的宝宝其实可以进幼儿园了。他有了自己的天地,就不会老黏你了。* {; ^1 V$ ~7 _$ m

% f6 J: b* t1 F  U3 f7 G' v! i7 w$ }* M5.当宝宝不冷静时,妈妈一定要冷静。你要坚定地对他说:“妈妈一会儿就回来!”使离开、回来变得很自然。不要让自己的焦虑影响宝宝,离开的时候要微笑、声音要轻柔。你回来时一定要对宝宝说:“我回来了,你玩得高兴吗?”
4 b, e: D6 h0 S* j1 W/ i
( s. k! o3 U' I/ Q# H& t6 b% X5 X甩掉小尾巴看我8大招, s1 ]9 ?6 @: e( A1 ~

8 o, I4 A% ~2 `/ |1.先建立自己坚定应对的心态。父母与宝宝分离时,要清楚知道并不是不爱宝宝,而是现在不能和宝宝玩,或有充分理由必须离开。不要在心里产生罪恶感,认为宝宝哭闹是自己没有给予爱的安全感。
4 {/ ~+ k6 {( e' q) b* Z, [6 m7 L; r( p8 n
2.试着向宝宝诉说自己正要去忙的事。虽然只是一岁大的宝宝,但如果常和他说话,他会明白你的意思。你可以告诉宝宝:「妈咪正要煮晚餐,你要在娃娃床里玩玩具。等煮好了,我会陪你玩哦!」宝宝渐渐明白父母要做的事,而你也确实去做你所说的事,这样可以培养互相信任的感受。# ~) j' C# j2 ]) I- `

* E2 _- s; Y0 d2 b# o% A  j3.以游戏方式进行渐进式的分离。比如捉迷藏,每次可以渐渐增加时间,妈妈要故意让宝宝花更长一些的时间找到你,让宝宝能渐渐忍受长一些分离。父母和宝宝一起玩耍的时候其实正是培养宝宝独立能力的最佳时机。比如,和宝宝一道到外面玩耍的时候,鼓励宝宝去草丛里找找小昆虫,去比较比较各种小草的叶、茎等有什么不同,让宝宝观察观察小蚂蚁的活动情况,听听小鸟的叫声等等,一旦宝宝独自发现了什么新的情况就要及时给他鼓励,让他从这些活动中找到乐趣。这样,宝宝就很容易被周围各种有趣的事物吸引,变得不再那么黏人。
/ ?, x4 w7 d- w6 |. c* _
- z" N- i( D% T! J% p! V4.给宝宝足够的安全感。在宝宝没有适应离开父母时,父母要尽量多陪伴宝宝,尤其不要丢下宝宝,让他一个人独处。当不得不离开时,要用宝宝能懂的方式让他明白:妈妈的离开只是暂时的。每次离开多时候,最好跟宝宝约定回家的时间,并一定要准时回家。因为宝宝没有时间的概念,因此,当妈妈与宝宝约定时间时,应该选择一些宝宝能够理解的方式,让他明白你会在某个固定的时间回家。比如,跟宝宝约定吃晚饭的时候回来。
# \$ S" h) {8 ~, I& Q- f  ~" N0 c* h' {, |
5.注意从小培养宝宝的独立能力。宝宝行为习惯的养成与父母的教养态度有着密切的关系。如果宝宝从小就习惯了一直由大人陪伴着玩,就会缺乏自己玩的能力。因此,父母在给予宝宝足够关爱的同时,不要过分保护宝宝,应该放手给宝宝机会自己玩。从宝宝几个月开始就可以给他一些他喜欢的玩具,让他在自己的小床上玩耍,让他安安静静听听音乐等。这样,宝宝习惯了独自玩耍,长大就不会太黏人。除了让宝宝养成独自玩耍的习惯之外,父母还要有意识地培养宝宝从小学会自己做事,如从几个月开始自己扶奶瓶,到1岁多自己拿勺子吃饭,再到以后自己穿衣服,独立地与其他小伙伴交往,一步一步给予宝宝足够的锻炼。$ x/ E1 k' }: L/ e

2 T! i! p/ }; ^7 O. o0 h9 k6.父母要多给予宝宝尽可能多的关爱。比如多抽时间陪宝宝玩耍,经常以温柔的目光、话语或者抚摸、搂抱、亲吻来与宝宝交流,让他充分感受到父母的爱。
4 W! l( r3 ?' F% D- G
; i" A+ Z$ t6 O, ^  R. L0 V7.父母也要多注意自己的言行。你可能在不经意间给孩子感染了一些害怕的情绪。比如,你可能会说:“哦,宝贝,不要紧的,真的。不要害怕,我马上就回来。”这些话或是其他的肢体语言、面部表情,会在无形中助长了孩子的这种黏人的行为。你需要展现给孩子看的,是你对他很有信心,认为他已经长大了,即使你不在身边,也能好好照顾自己,并且会感到很开心。+ Z. l0 q3 a* x

% `) n: ~: x/ Q# ?& n8.不要太急于求成,应循序渐进改变宝宝。宝宝黏人是非常正常的现象,父母没必要因此如临大敌,更不要试图一夜之间改变宝宝。给宝宝时间,让他一点点适应,一切都会走向正常。比如,在妈妈离开宝宝前,可以先给宝宝一个他喜爱的玩具,陪他一起玩一会儿。一旦发现宝宝开始投入地玩耍,妈妈就可以退出游戏,在宝宝旁边看着他,让他独自玩耍。然后再尝试离他一定的距离看他玩。等宝宝适应后,可以进一步加大与宝宝的距离,并在宝宝视线里做些别的事情。如果宝宝适应这一切,妈妈可以慢慢尝试在他的视线里消失一段时间。妈妈消失的时间可以从半分钟开始,然后逐渐延长到1分钟、2分钟、3分钟……
9 }/ [) B" ~0 d1 d5 }" c
& j4 L/ C3 _- C6 `/ J  u% z! z* ]' D! t, C1 t3 ?
网易特别提醒:5 x  z" E, G9 Y! Y; g6 K
' R& n7 D3 Z/ s# J, W: D1 `
宝贝适当的“黏人”是必要的' S' b% Y1 y, |3 O  Y6 T6 P  {6 B( x

5 t9 ?! p4 O8 T) b& z3 g很多父母由于工作忙,宝宝由别人代替照料,宝宝和父母之间关系疏远了。很多父母还没有意识到,认为自己生了个不会“黏人”、大大方方的好宝宝。殊不知,家庭才是最能够给每个宝宝温暖和勇气的地方,而提供这些力量的就是婴幼儿和父母之间温暖、亲密、连续不断的关系——适度的 “黏人不仅可以促使幼儿找到满足感,而且还可以帮助幼儿享受愉悦感。宝宝两岁之前多半会对父母产生依恋感,这种适度的依恋有助于建立一个人的信赖度和自我信任感,将来能够成功地与伴侣、后代和睦相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广告合作(Contact Us)|关于我们|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滑铁卢华人网

GMT-5, 2025-2-23 05:31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