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式会员

- 积分
- 62
- 金钱
- 16886
- 威望
- 62
- 注册时间
- 2010-9-10
|
友情提示: 请千万不要登入陌生网站输入QQ号和密码,以防诈骗。
联系我时,请说明是从哪儿看到的,谢谢。
【观察者网综合报道】中国企业“走出去”的道路上从来就不缺少荆棘和陷阱,中信泰富中澳铁矿项目就是其中之一。它不仅吸走了中信巨额资金,还让其卷入与澳大利亚富商克莱夫·帕尔默(Palmer)日趋激烈的纠纷当中。据路透社11月24日报道,西澳大利亚最高法院近期就中国企业迄今为止最大的海外“绿地投资”项目——中信泰富中澳铁矿项目(SINO)的专利案做出了判决。西澳法院称中信需向帕尔默的Mineralogy公司赔偿2亿澳元(约合人民币10亿元),此外还要在未来30年每年向Mineralogy支付2亿澳元(约合人民币10亿元)特许使用费,合计下来,中信将损失300多亿人民币。: ~( R+ h+ x1 |5 J
路透社报道截图* {6 \* G' o& k* W: A
一、专利赔偿案
0 E5 L$ u0 A1 {# g0 F7 ?" S4 t据微信公号“矿业汇”11月30日报道,2015年,Mineralogy公司起诉中信股份,索赔100亿澳元(约合人民币500亿元),声称中信正从双方在西澳大利亚合资的中澳铁矿(Sino Iron)项目出口铁矿石,却没有按约定水平支付特许权使用费。
* x0 ~1 w. a* O$ Y. y# O t8 t此前中信就磁铁矿开采权向Mineralogy公司支付了4.15亿美元,并就开采原矿向其支付专利费A,但Mineralogy坚持中信还应为生产的精矿粉支付专利费B。) k! e! N# [1 V5 {+ `. X
双方一直争执不下,西澳高等法院今年六月曾对该诉讼进行两周的聆讯,但是没有定论。
5 z" n5 x% w$ T+ ~6 f; x中信泰富中澳铁矿项目澳媒图
" F4 r. T: d- @# T1 F近日,澳法院判处中信需赔付Mineralogy约2亿澳元,同时在未来30年,需每年向Mineralogy缴付2亿澳元的特许经营费用。$ C& |7 S4 M8 {! Z
中信公告指出对法院作出该判决表示失望,因判决篇幅颇长,并覆盖一系列复杂事项,因此公司会进一步研究判决及影响。2 ^7 u$ h4 R7 \ k/ s
中信8月时曾警告,若无法解决与Mineralogy的法律纠纷,可能中止中澳铁矿石项目营运。不过帕尔默在27日接受《西澳大利亚人》采访时称,他并不担心这一点,因为中国在铁矿石上有着巨大的需求。
* u3 X0 h+ s: o% {1 `( L# T7 s" m5 k二、“糟心”的中澳铁矿项目
8 ~1 n; l) J( @1 H: L1 V8 q% J“矿业汇”报道称,2006年,铁矿石市场正处于鼎盛时期。中信泰富与Mineralogy公司签署协议,以4.15亿美元全资购得西澳Sino-Iron和BalmoralIron两个分别拥有10亿吨磁铁矿开采权的公司,被称作中澳SINO铁矿项目。
6 W* V; o, F* w v1 Q. D, p这个项目一度是中国企业海外矿业投资的骄傲和标杆,成为中国企业迄今为止在海外矿产资源领域最大的投资项目,也是澳大利亚资源领域为数不多的中资100%控股项目。+ B" O2 |5 h* S/ b |
然而,这一命运多舛的合资项目不仅投产时间推迟四年,开发成本超出预算五倍,到头来却迎来铁矿石价格暴跌的窘境以及一系列麻烦不断。
" v k' h3 D2 j% F% m% t直到2016年5月,中澳铁矿项目6条生产线的最后一条才进入调试,去年共出口1100万吨精铁矿,距离中澳铁矿项目原计划的2400万吨/年少了一半多。4 p3 m+ d1 l7 ?7 t6 d U
截至去年底,中信集团的资源能源业务仍亏损,但亏损由2015年的172.51亿元收窄至68.99亿元。中信泰富主席兼董事总经理常振明在3月23日称,资源及能源业务亏损主要由于中澳铁矿项目进行减值拨备所导致。2 l: [" S8 S) T8 s9 h- o# d
今年2月15日晚,中信股份发布公告称,公司就中澳铁矿项目作出减值拨备,税后金额预计在8亿至10亿美元之间。2 G4 \$ D4 a5 H6 D: v: _8 E2 V
这已是中澳铁矿项目连续第三年进行减值拨备。该铁矿项目在2014年、2015年分别进行了17.5亿美元、17亿美元的税后减值拨备。
2 ~) e, Y( B: U/ x$ w- m三、中信到底中了谁的计& P3 J$ W( v$ t4 i/ W( J
1、交易文件不够明确,错信合伙人& _9 r) u* y: z/ k+ l- G6 u$ u Z
据微信公号“矿业汇”报道,帕默尔是一位难缠的角色,中信泰富对其了解并不充分。在双方合同履行过程中就分歧进行协商时,帕默尔不断改变立场,要价越来越高,导致双方最后不得不以诉讼的形式来解决纠纷。
. i. [' }6 _/ G7 v由于交易结构十分复杂以及交易文件中的某些用语不够明确,使得帕默尔可以利用合同里的相关条款向法院起诉中信泰富。中信泰富矿业董事长张极井先生接受环球网采访时也表示,“在开发大型采矿项目时,商业纠纷是很常见的,通常都可以经过开诚布公的谈判协商来解决。我们一直希望采取这种方法来解决双方的分歧。但遗憾的是过去几年里,我们碰到一个特别喜欢打官司的业主。我们坚持的原则是绝不牺牲公司和股东的利益。”
) H! ^/ q9 a7 {Mineralogy公司实际控制人,澳大利亚富豪帕默尔图片来源:澳联社
! W5 I% m4 |: n: b9 l* Z# B据“矿业汇”介绍,Mineralogy公司实际控制人帕默尔是澳自由国家党发言人,经常疯言疯语,臭名昭著,被指具有强烈的表现欲和被关注欲。2 w& r: Y, `3 S( }' L
他靠房地产行业发家,后转投资源业,他的暴富缘于一笔铁矿和一笔煤矿交易。2006年,中澳SINO铁矿项目使他成为澳洲第五大富翁。2009年,他收购了布里斯班的特洛皮煤矿,当时评估价不到1亿美元。
7 F( j8 W# P5 ]8 x2010年,他与中电公司达成协议,中方20年内每年购买特洛皮煤矿煤矿3000万吨煤炭(价值达600亿美元),这一交易,使他荣登澳洲首富。2 U7 q8 Y/ s' f" K0 j; A
2、海外经验不足,错选总承包商
" a8 V( X' O# o0 z中信泰富此前没有海外大型矿山开发经验,项目前期调研不充分,使得各方面都无法与项目的巨大规模、技术瓶颈和复杂的投资环境相匹配,埋下了项目失败的隐患。# P z6 @. X1 q* B
其次,过度依赖总承包商中冶集团,未能及时发现中冶集团施工整体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对于此后发生的工期一拖再拖和项目报价节节增加的情况缺乏有效的应对方案。4 H1 D/ }+ B0 a& T3 @/ [ y" R* T
中冶集团虽然在海外做过很多项目,但是对澳大利亚工程建设的法律环境、市场条件等了解不够全面和深入,使得项目实施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估计不足,施工进度遭遇诸多障碍。6 g/ G+ B! V9 K0 G, P8 l
图片来源:矿业汇
1 p' t% \, A4 z' u: C+ P, B3、错估行业形势,遭三巨头“设计”8 a- \% e. T V
从2004年开始,随着中国的发展,“中国特需”成为影响铁矿石价格变动的主导因素,全球三大铁矿石巨头把铁矿石价格抬得过高,国际铁矿石价格直线上涨。
7 X$ K9 b# a" }) G; [2 O% B该项目是中国试图摆脱他们挟制的重要尝试。但随后,铁矿石的供求形势急转直下,铁矿石价格大幅下降,造成项目进退两难的局面。
/ w5 H$ K! ^& E/ {% a& P3 n新华社9月16日报道称,近年在“一带一路”国家战略背景下,“走出去”或“出海”已成为越来越多中国企业的选择。然而,海外收购是一项高风险的长期投资活动,中国企业在海外投资过程中,出现了很多失败的项目,交了大量学费。中资在澳大利亚的实际情况似乎也如此。澳洲中国商会介绍称,在澳的中资国企大多并未获得预期收益,盈利的并不多,亏损似乎是常态。
- o5 h; Q" G' y* u; L/ ?" b* }深入观察中国企业的国际化轨迹,可以看出目前中国企业的国际化总体水平还处于初级阶段,国际化进程上经历着跌宕起伏,而国际化成熟度仍然偏低。中国国企全球化的速度尚落后于亚洲一些国家的企业,中国企业在真正成为全球赢家之前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 U4 I! [; P) Z国资海外并购实质有各种各样的目的(或是资源控制型、或是市场搜寻型、或是财务回报型),内保外贷、债务融资等金融手段的运用,也不乏从中外金融制度和市场差异中获得制度性套利收益之动机,但无论如何,任何一项商业活动,最终仍必须满足“利润原则”,否则高成本、长期亏损的海外并购不论其影响多么巨大,总是不可持续的。能力与理智是海外并购的基本前提。
& G# j( u$ [" @5 o本文部分内容经微信公号“矿业汇”授权摘录 ) |& R* J4 k" h4 R9 u3 _7 w
. t2 i; v* Y/ Q9 b$ A* ]
0 B+ c. a3 P+ @) l$ H. C7 ~8 g5 B
|
|